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方面还面临着多方面挑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海南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充分利用沿海优质风能资源,通过推进滨海风能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系列政策加码出台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根据2016年央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监管部门更新发布了绿色金融指引,完善绿色融资和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健全主要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定期评价,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
2022年6月,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防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风险,提升自身ESG表现,同时充分披露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继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的8个城市(新区)落地之后,我国又陆续在甘肃兰州、重庆市开启绿色金融改革。
2019年11月28日,央行等六部门印发《甘肃省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2022年8月19日,《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启动。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报告认为,试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成效。2018年至2021年,试验区绿色信贷年均增长21.03%,高于试验区全部贷款平均增幅5.59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9月末,试验区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2.58%,超过全国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平均水平2.93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表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特色,是以监管引领为先导,建立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机构和市场高标准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监管总局强化监管引领,着力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绿色能量”。
服务体系不断丰富
如今,我国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银行是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202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023年12月28日,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李夺表示,工商银行大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绿色贷款余额稳居同业首位,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境外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99亿美元,境内累计发行8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绿色投融资各项主要指标均保持市场领先。
李夺表示,下一阶段,工商银行将加力推进绿色金融建设:一是打造丰富多元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一体服务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二是健全更加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三是积极为全球绿色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金融租赁也在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600个,69家保险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9家机构加入了可持续保险或负责任投资原则。截至2023年6月底,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6月末,绿色信托资产余额2916亿元,金融租赁公司绿色融资余额8500亿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有力促进企业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2021年,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在探索挂钩减排的绿色金融工具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探索了碳资产的质押、回购、碳减排绿色资产支持工具,基于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与北京银行等机构合作创新了碳e贷碳惠融等产品。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未来绿色交易所将在碳量化、碳定价和碳金融三个方面发力。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绿色金融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方面还面临着多方面挑战。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政策环境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绿色金融的规定较为分散和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政府对绿色金融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从市场环境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从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看,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者难以评估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和风险情况。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原则、标准和监管要求,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系统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更多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市场,丰富产品种类,完善市场机制;四是加强信息披露,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规范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行为,提高市场参与者对绿色金融的风险和机会的认知;五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才能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商报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