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领衔“五篇大文章”。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的“新看点”,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表述首次出现在金融工作会议上。
“未来我国金融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作为“五篇大文章”中的首篇,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新兴技术研发,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都需要金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找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点,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做好科技金融文章的重要发力点。
上海南外滩董家渡金融城和陆家嘴地标遥相呼应。(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金融支持科创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健全,初步建成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央行副行长张青松在2023年7月27日举行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近年来,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不仅如此,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央行通过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设立科创板、北交所,深化新三板改革;引导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此外,在科技型企业的跨境融资方面,便利性也得到进一步深化:稳步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鼓励和引导外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的集中化便利政策,帮助科技型企业提高资金应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科技部主动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合作,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与人民银行研究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举措;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科技信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配合证监会创设科创板、建立北交所,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更加通畅。”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指出,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有542家,总市值达6.72万亿元;北交所上市企业有204家,总市值超2668亿元。
银行业积极做好金融服务
“科技部与人民银行实施4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与金融机构共享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在高新区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仅2022年积分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178.6亿元。”吴朝晖表示。
通过发挥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银行向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的积极性持续增强。
作为国有六大行之一,邮储银行加足马力支持科技创新,制定了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搭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邮储银行深圳分行积极开展点对点、多维度、创新式的金融服务: “点对点”金融对接,畅通了企业融资渠道;“多维度”交流互动,搭建了政银企沟通桥梁;“创新式”科技赋能,缓解企业融资堵点,助力湾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邮储银行与深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组织投融资路演活动,筛选优质企业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购重组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与深交所、创投机构共建拟上市企业后备库,支持后备上市企业的培育和改制上市工作。
2022年11月,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浙江成为全国唯一两地入围科创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
为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2023年,浙江金融业集体行动,积极赋能科创金融。
对于初创企业,杭州银行打造全渠道生态、全资产经营创新产品体系,除推出科易贷外,还有科保贷、银投联贷、诚信贷、选择权配套贷款等多个产品。
针对科创企业需要扩大上下游“朋友圈”,扩大股权融资资源的需求,杭州联合银行与80余家上市公司合作,通过科创生态,能够给中小微科创企业在业务或研发方面提供指导。
浙商银行携手浙江大学推出“人才金融生态指数”,通过量化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生态情况,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助力科创企业发展。该行还成立“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联盟,联盟成员涵盖园区、律所、券商、创投机构等专业机构。
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在中信集团协同机制下设立“聚信聚力”科创金融投资联盟,按照专业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服务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和上市潜力的科创企业。
在政策号召下,银行业对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大力度。
以杭州银行为例,数据显示,自2009年7月设立科技专营机构以来,截至2023年9月末,杭州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超过1.2万户,累计投放超过1700亿元,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客户占比超过35%。
服务科创,金融效用如何最大化
在多方合力之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精度不断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往往更侧重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尚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一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导致金融科技在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面相对滞后。”朱克力表示。
朱克力认为,要解决当前金融支持科技面临的短板与不足,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完善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纯以企业规模等为评价标准的做法,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潜力等进行有效评价;其次,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再次,金融机构需具备足够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方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科技创新的风险与价值。
对于科技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概括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为了防范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尽职调查,了解其技术实力、市场前景和财务状况等,降低投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刘春生对记者说。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对记者表示,防范科技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需做到并做好“三个加强”。
“首先是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科技金融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和违规行为。其次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强化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同时,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再次,加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强化应对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的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袁帅表示。
那么,如何促进金融服务科创提质增效?
“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方面,金融机构应建立专业的科技金融团队,负责科技金融业务的开展和管理。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了解科技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有潜力的科技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经验。”刘春生说。
朱克力认为,为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方面,应鼓励种子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提高风险容忍度,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构建服务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推动资金链服务科技链。
“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完善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通过定向推荐、对接洽谈、拍卖等形式进行质物处置,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担保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金融融资。”朱克力说。
(来源:中国商报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