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深圳报道(屈文琳 龙飘飘 记者 智文学)11月19日,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闭幕。中国商报记者从高交会组委会获悉,本届大会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团组4000多家展商参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高交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展会。
大会期间共举办132场论坛、签约等科技交流及“双招双引”活动,发布681项新产品新成果681项,累计洽商交易金额372.79亿元,共有24.8万人次进场参观。
大会同期举办的2023西丽湖论坛和2023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吸引了一批两院院士、外国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共聚鹏城,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推动中国科创实力从深圳出发,走向世界。
11月19日高交会闭幕,累计洽商交易金额372.79亿元,共有24.8万人次进场参观。 深轩/图
攀“高”:成果亮眼
作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今年已有25年历史,高交会是展现高新技术发展新趋势、洞察市场新需求的重要“风向标”,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彰显中国科创硬核实力。据统计,本届高交会展商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1410家、专精特新企业598家、央企63家、上市公司229家、外资公司183家,共有7394个高新技术项目参展。
其中,以“璀璨之星”为主题的“专精特新”展颇为吸睛。众所周知,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璀璨之星”寓意“专精特新”企业如星星之火闪亮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产全球首架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碟。 深轩/图
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国产全球首架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碟,我国首颗使用大型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堆迭式卫星——灵犀03星,互动感超强的华为AI展车,“有光就有电”的发电玻璃,具有高Qi值、长比特寿命、稳定性高等特点的超导量子芯片“少微”……本届高交会,众多尖端高新技术展露出一路攀“高”的领跑之姿,不仅科技感满满,观众零距离体验交互氛围亦越发浓厚。
本届高交会“专精特新”专展,展出面积从去年的600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数也从去年的40多家新增到今年的近600家,展示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一路攀高,交互性、趣味性更强,主要涵盖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移动通信、数字娱乐、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前沿领域。
逐“新”:动能彭拜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推动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也向“新”而行。
本届高交会除沿用“一展两馆”模式,在福田区的深圳会展中心和位于宝安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设立展区外,还同期举办以“前沿·变革·联结”为年度主题的2023西丽湖论坛和2023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齐聚了一批两院院士、外国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顶尖科学家、企业家等零距离交流互通。
从展览到论坛再到创新发展大会,高交会升维扩容,吸聚科技资源要素,激发创新动能活力,一站式构筑了科创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的开放共赢平台。
为深化平台效应,加速为实体经济输入金融活水,高交会特别邀请了深高新投、深创投、青橙资本等超过50家重点投融资机构、创投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参展,以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等多链并行方式优化服务生态、促成产融合作。
“中国商报·深高新投——创投面对面(高交会新闻直播间)”首次亮相。 屈文琳/图
好风凭借力,创新开新局。在高交会现场,中国商报也首次携手深高新投,以“金融+媒体+科技”跨界融合形式开设“创投面对面(高交会新闻直播间)”,邀请科创企业代表、产业专家、行业人士讲述创新创业故事,挖掘优秀科创企业亮点,追寻“科创基因”成长路径,进一步扩容科创“朋友圈”,链接产业“创新链”,融通资本“服务链”,全面服务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交会的举办地,25年来,深圳持续厚植科技创新全过程生态链。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81%,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为94.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为经济社会能级跃升注入强动能。
(来源:中国商报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