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对2022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的区域经济金融进行展望。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兼顾内外均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下,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5%、4%、3.2%和1.3%。
今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全面落地见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能将持续释放,各地区经济韧性进一步彰显。
近年来,即墨区围绕汽车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的目标,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和供应链,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焊装车间,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稳健
报告显示,2022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二是内需规模扩大,外需稳定增长;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四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五是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七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八是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首先是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增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有力支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0%。
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2022年,人民银行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分区域看,2022年12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56个、0.61个、0.54个和 0.76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54个、0.50个、0.45个和 0.4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2022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3%,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21个、0.13个百分点。
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妥有序扩大,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报告显示,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互换通)启动建设,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多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各有亮点
此次报告,对2022年各区域板块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区的经济金融运行成果各有亮点。
2022年,东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万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国比重为51.7%。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是全国经济运行稳定的重要支撑。
在金融业方面,2022年,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4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为 60.3%。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多增4348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加12.1万亿元。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和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7.2%、45.2%、25.7%和1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22.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金融风险收敛方面,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幅度较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21亿元,不良贷款率1.8%,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多地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
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2022年,西部地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
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西部地区捷报传来:截至2022年年末,西部地区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7%。同时,涉农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2022年,东北地区落实黑土地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达2866亿斤,占全国产量的20.9%。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聚焦涉外经济,东北地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2022年,东北地区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4187亿元,同比增长83.0%。
各地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彰显
报告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但报告同时表示,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具体来看,各地区各有“新目标”。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不断强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金融活力持续增强,有力支持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西部地区金融业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生态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金融业将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对后续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表示,要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