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日前召开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愈发强劲,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新突破。
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制剂、原料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是世界工业医药大国,产业链完整,医药产品品种数量、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前列,现有国产药品批准文号15.5万个、医疗器械备案和注册证24.5万张。同时,持续加强易短缺药品监测,支持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小品种药、儿童药、罕见病药品种,群众用药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图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大容量注射剂4号车间的工人在检查输液瓶流水线。(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发展医药工业,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发,持续健全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生态,行业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工信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共有82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217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近30%,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工业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我国制药企业开展全球研发药品增多,多个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获批上市,对外授权品种数量大幅增加。高端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生物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占比提高,一批中成药产品获海外上市批准。
虽然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猛,但目前医药工业发展面临着较多挑战,如生物技术国际交流和协作受到各种干扰,发展热度出现明显下降,人员交流、技术投资面临很多审查限制;基础研究薄弱,热门靶点“扎堆”研发,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学研协同发展不畅,研发成果转化转化率低。创新药“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机构品规限制、药事会等因素导致创新品种进院难。
为推进医药工业进一步发展,医药工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在提速。今年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并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同时,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等一系列要求。
当前,人们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据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从创新驱动、强链补链、转型升级、产业协同等方面推动医药工业发展,使行业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何亚琼表示,要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新趋势,大力推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新兴领域实现突破;打造跨领域、大协作、快速迭代的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制造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型生物药、高端制剂生产、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工程化等产业化技术水平。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医药产业链研究院,组织开展产业链研究监测和协同攻关。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强化资源要素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作,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验证。强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优势,提升原料药、高端制剂等优势领域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整体控制能力。
持续推动医药工业提质增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生产制造水平,扩大高端产品和优质产品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医疗装备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融合发展,培育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完善医药工业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广应用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
全力打造开放共赢良好生态,着力培育世界一流医药工业企业,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行业引领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创新能力突出、质量效益好的医药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区域先行先试,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医药制造集群。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