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 雷珂馨)车企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陆续交出。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整体上看,车企前三季度大致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增收不增利”者越来越多,少数欢喜多数愁,头部企业虹吸效应凸显;二是新能源业务成为车企营收关键;三是并购、研发、促销等动作加大。
其中,比亚迪表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29.47%至213.67亿元。而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企业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
部分车企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排行。(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制)
新能源业务扛大旗
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明显增长。
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营收达到42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净利润为213.67亿元,同比增长129.47%。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
对于业绩的增长,比亚迪表示,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因。比亚迪11月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18万辆,去年同期为21.78万辆;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38.15万辆,同比增长70.36%。
作为同样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老牌车企,长城汽车也有了明显进步。第三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95.32亿元,同比增长32.63%;实现归母净利润36.35亿元,同比增长41.94%。
长城汽车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销售30461辆,同比增长178.08%。1—10月销售超20万辆,同比增长85.93%。
上汽集团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967.87亿元,同比下滑6.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2亿元,同比下滑24.69%。今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5233.4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下滑9.82%。上汽集团表示,新能源车和出口正在成为集团的支柱,其中新能源汽车1—9月终端销量达到68.3万辆,同比增长18.2%,9月新能源车单月销量已突破10万辆大关。不过,相较于整体市场而言,远不及比亚迪、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车企的单月销量。
作为北汽集团的新能源车企,北汽蓝谷的营收虽有一定增长,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北汽蓝谷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长58.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2.72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缩窄。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3.08亿元,同比增长63.1%;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为32.51亿元。
北汽蓝谷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北汽新能源倾力打造的高端品牌极狐汽车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数据显示,极狐汽车9月交付2016辆新车,全系产品实现77%的同比增长。而归母净利润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是一个竞争激烈、长周期的行业,北汽蓝谷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核心竞争力。
研发、品类升级等持续“内卷”
对于不同车企业绩分化的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行业整体趋势对车企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71149.9 亿元,同比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7.4%。
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图片源自中汽协)
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 3459.9 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4%。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 4.9%。
汽车制造业利润累计增长率。(图片源自中汽协)
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其他同行或许只能咬紧牙关,过苦日子。
柏文喜认为,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和存量竞争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争夺,这对车企的营收和利润都有直接影响;不同车企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导致了营收分化,一些车企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具备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订单,从而实现营收增长;而一些车企可能面临内部管理问题以及生产能力不足等内部因素,从而导致其营收下降。
研发投入、品牌建设等的“内卷”,多方面影响着车企的业绩表现。中国商报记者梳理三季报发现,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各大车企都在“下重本”。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费用为249.38亿元,同比增长129.42%,研发费用大幅超过同期净利润;长城汽车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55.02亿元,同比增长16.88%;长安汽车前三季度累计研发费用为45.43亿元,同比增长31.99%;北汽蓝谷研发费用为7.59亿元,同比增长21%。
同时,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为49.95亿元,同比下滑38.79%。对此,长城汽车表示,由于今年有新车型上市,企业加大了品牌及渠道建设的投入,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也加大了研发力度,同时受同期汇率收益影响,导致报告期净利润低于去年同期。
北汽蓝谷同样持续发力品牌建设。北汽蓝谷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赛道下半场拼的是耐力和定力,北汽蓝谷有优势、有技术,也有信念。接下来,北汽蓝谷将密集推出多款产品的资源,实现合力。按照规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极狐汽车将以场景造车为理念陆续推出7款新品,逐步实现产品策略从竞品对标到场景化应用的彻底转型。
并购重组成为近年来的常态。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显示,汽车行业2023年上半年并购交易金额超1275亿元,交易数量为343宗,虽然相较于2022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但整车制造环节的并购规模有所扩大,零部件、后市场领域的降幅均较为显著。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变局,能源转型催生机遇、技术迭代升级驱动降本增效、数字化重构消费者需求,多重积极信号推动汽车行业全面复苏。在产业加速整合和赛道挖掘的过程中,汽车行业仍将借力跑出‘加速度’。”
车企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陆续交出,新能源汽车业务扛起了业绩大旗。图为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中国商报 胡美静/摄)
价格成为最好杀手锏?
随着年底各家车企冲击销售目标、抢占市场,势必会拉开更为激烈的价格竞争。乘联会表示,第四季度是完成全年目标的关键期,促销政策还会持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结果显示,9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1,环比小幅回落1.9%,经历“金九”后终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同比上升2.7 %,整体库存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年内有吸引力的新能源新产品仍层出不穷,对年内新能源市场销量构成有力支撑。
为此,车企的又一轮价格战开启。11月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在11月1日至11月30日推出活动,对5款车型进行优惠,包括护卫舰、海豚和海豹冠军版、宋PLUS冠军版和驱逐舰05冠军版,而上述车型均为比亚迪热门车型,最高让利幅度为2000元抵2万元。这也预示着车市将进一步内卷。就在10月,已经有包括极氪、理想以及AITO问界等多家车企推出促销活动让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降价让利”或许能让车企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增长,缓解行业库存压力,但无法令车企长期生存,频繁出现“价格战”会挤压车企的利润空间。在连续的价格战之后,很多车企将难以为继。
以上半年车企价格战为例,东吴证券分析数据显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似乎并没有给有些企业带来想象中的收益。特斯拉、蔚来和小鹏上半年毛利率下落幅度较大,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均同比下降10%左右。尤其是小鹏汽车,今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4.8%。
乘联会表示,频繁加码的终端促销虽然造成今年车市淡季不淡,但接踵而至的降价浪潮也使终端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终端促销边际效益递减,10月旺季热度增长也相对有限。
柏文喜认为,面对新的行业形势和市场环境,车企需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加强市场研究和用户洞察,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保持竞争力。此外,车企还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平衡经营和盈利的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