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狠抓政策的落地见效,全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各项改革举措正在积极推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正在持续改善。
国家卫健委正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解决包括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等一系列问题。图为北京某医院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如何挂号。(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多措并举 解决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最终的目标是要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薛海宁表示,国家卫健委正积极推进各项举措,解决包括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药品耗材不合理使用、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等问题。
比如,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专家支援、技术平移、同质化管理等举措,填补地方在肿瘤、儿科等重点疾病和重点专科方面的短板和弱项,使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的难题得到逐步缓解。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序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加快实施“千县工程”,建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适宜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包括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诊疗服务等方式,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同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薛海宁表示,要以降药价为突破口,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近年来,国家组织和开展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的谈判议价等,大幅度降低了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临床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进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开展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此外,加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2020年到2022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
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通过预约诊疗使预约时间更精准,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通过门诊的一站式服务、日间手术、诊间结算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患者和家属就医的奔波之苦。同时,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专科专病中心、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放心。
探索创新 30个示范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家卫健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据薛海宁介绍,在国家层面,国家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同时实施推进一系列高质量发展行动,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省级层面,推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省域为单位率先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同时11个省之外的其他省份也都印发了文件,在积极地推动落实。在地市级层面,会同财政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城市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医院层面,选择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的试点。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是现阶段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探索新经验的重要抓手。”薛海宁说,总的来看,30个城市进一步加强了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围绕着示范项目的目标任务在积极地深化改革,加大力度探索创新,并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据介绍,示范城市积极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引导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让人民群众就医更加公平可及。数据显示,第一批示范城市2022年县域内的住院量占比平均由72.9%提高到76.1%,参与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公立医院占比也由平均83.3%提升到92.3%。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构诊治疑难重症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一批示范城市2022年三级公立医院的CMI(即病例组合指数,是DRG医疗质量维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高,代表医疗服务难度系数越高)指数平均值由0.97提升到1.02,出院患者四级手术的占比平均由14.8%提升到18.7%。比如,山东省青岛市加快完善医疗学科的专业化布局,提升急诊急救妇产儿科等专科的能力,也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补足城市医疗服务的短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完善公益性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各示范城市都进一步加大了财政的补助力度,有序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评估和动态调整。同时,积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更加优化,其公益性导向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比如,福建省三明市强化“三医”协同,挤压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11次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公立医院的收支结果得到进一步优化。
持续发力 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对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国家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考虑和计划?薛海宁介绍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在完善机制方面,薛海宁表示,要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体制机制,切实落实对区域医疗中心的投入、价格、医保、薪酬分配等改革政策,真正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医改试验田”,确保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完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人员、医疗业务、运营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推进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出合理分担的支付机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确保大医院放得下、基层接得住、群众看得好病。完善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优先调整涉及到治疗、护理、手术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还要健全完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支持公立医院通过提升技术服务获得合理收入,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
同时,推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薛海宁说,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所以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辛勤付出,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并且动态调整,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要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此外,在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方面,要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质量,持续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基层服务便民惠民十项举措等。“通过这些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流程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为体贴的卫生健康服务。”薛海宁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