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日,多家药企因“蹭”减肥药的热度而被警告。10月20日,在资本市场上,减肥药板块开盘下跌2%。百花医药、康惠制药等多家药企称“未生产减肥药”,紧急撇清与减肥药的关系。
谁在为减肥药市场“降温”?
多家药企近日因“蹭”减肥药的热度而被警告。(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多家药企被警告
GLP-1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新型降糖药物,又因其具备减重效果而备受市场关注。但近日,多家药企因“蹭”减肥药的热度而被警告。
10月17日,因传出“董事长亲自试减肥药减重15公斤”的消息而股价暴涨20%的博瑞医药收到了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该公司表示,由于在电话会上发布个人试用公司在研产品的误导性言论,董事长袁建栋收到了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10月18日,百花医药、康惠制药也相继因违规披露减肥药信息而收到警示函。
多家药企紧急发布澄清公告称“从未生产减肥药”。百花医药称,公司目前仅开展了GLP-1类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项目的合成路线筛选、小试试验启动前期研究工作,后续研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目前没有任何客户向其委托研发,公司并无相关药品生产和销售。康惠制药方面表示,目前不具备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及替泊尔肽中间体的生产能力。康芝药业、赛托生物、精华制药、润都股份、誉衡药业等超过10家药企均公开表示,公司未生产减肥药,也未在相应的领域布局。
“中国市场尚未有GLP-1类药物获批用于减重。”有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向中国商报记者解释,“减肥药能辅助减重,但并不是解决肥胖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GLP-1类药物在我国多用于治疗糖尿病,面对有减重需求的患者,现在还很少有医生开出含有这类药物的处方。”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减肥药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一些减肥药可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因此被禁用。此外,一些减肥药的效果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人群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减肥药市场“降温”
减肥药在资本市场上开始走“下坡路”了吗?金融分析工具万得数据显示,9月1日至10月16日,在A股市场上,减肥药指数累计上涨21.01%,涨幅最高的常山药业累计涨幅达290.77%。
10月19日,常山药业的股价跌停。中国商报记者向常山药业询问旗下减肥药生产计划,对方未给出明确答复。随后,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咨询常山药业,对方称,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旗下药物仅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没有开展减重的临床试验。
“对于GLP-1类药物,国内相关部门较少认可其能够作为减肥药上市。“一位从事多肽原料药业务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药企需要向监管部门说明,患者服用这款药后会有哪些危害、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药企需要提供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
据Insight数据库,包括爱美客、海正药业、丽珠集团等在内的超40家药企皆在布局减肥药市场。
国内某药企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记者坦言,若产品不能上市,药企的研发投入都将“打水漂”。国内目前并没有减肥类产品上市,或也是因为相关产品需要对患者做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测试。后续再报批,相关部门也会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减肥药背后风险重重
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国内外药企的GLP-1类药物已作为减肥药物被公众争相购买。
据了解,GLP-1类药物均为处方药,且目前在我国公开承认的用途是治疗糖尿病。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报记者向多个电商平台咨询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或利拉鲁肽的购买条件,并表示自己非糖尿病患者,想买这款药用来减肥。客服人员均给出了开具处方的答复,记者在未向平台出具症状证明的情况下也购买到了这类药物。
此外,GLP-1类药物的安全性仍存疑。今年6月,欧盟药品监管局(EMA)曾对GLP-1药物可能存在的致甲状腺癌风险提出审查警告;7月,EMA则对诺和诺德旗下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药物可能引发自杀风险的情况展开调查;8月,美国方面有消息称,服用GLP-1类减肥药的患者在被麻醉时将胃中残留的食物和液体吸入了肺部。
万得数据显示,10月17日,减肥药板块中共有15只股票价格出现下跌,除了受到监管层关注的百花医药等个股外,翰宇药业、华森制药、科源制药的股价也均下跌5%以上。10月18日,股价下跌的个股数量增长至21只。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部分内容为本站原创,另有部分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其中转载部分仅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其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